第237章 势要一举打掉种业蛀虫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
笔趣阁 >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> 第237章 势要一举打掉种业蛀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37章 势要一举打掉种业蛀虫

  从蔬菜种业的产值来看,多年来的总体数据排名最高是黄瓜,其次是辣椒。

  甜椒、茄子和白菜相较于其它蔬菜品种的种业产值也较高。

  产值最小的是萝卜。

  主要原因是萝卜种子的需求量较小,而白菜、番茄和黄瓜的市场需求量较大,价格也不便宜。

  从种子单价上来说,种子价格最贵的是番茄,其次是甜椒。

  思索了一阵。

  郭阳还是决定再培育一个番茄品种。

  此前培育的品种是加工种,在商品外观、风味品质上还差点意思。

  番茄也是洋品种泛滥的重灾区。

  为了让国产蔬菜种子的声音不再‘微弱’,郭阳决定弄培育一个综合性能抗打的品种出来。

  二十几点自然能量也足够了。

  经过一番尝试后,一个新的番茄品种很快诞生。

  【品类】:番茄

  【品种】:未命名

  【特性】:风味型番茄品种,风味浓郁、酸甜可口、口感丰富有层次,适于鲜食…番茄红素**,Vc含量**,糖酸比**。

  培育完成。

  一些数据指标郭阳也不是很懂,但想来还可以。

  高产、抗病、耐储运等商品性品种应该也不会太差,因为亲本之一就是郭阳此前培育的加工种。

  自然能量也刚好用完。

  不过就在郭阳盯着种子商店的这一会儿功夫,自然能量又向上跳动了一点。

  这种直观的变化,仿佛又给他的身体注入了能量。

  工作,工作!

  成就使我快乐。

  他却没着急离开育种实验室,而是计划借着这个心态,在天禾种业科学院多学习充电一会儿。

  后续也才好把品种拿出来。

  接下来几天,和科研人员一起筛选鉴定种质资源、进行分子实验研究,便成了郭阳的日常。

  ——

  地处河套地区的五原,农业机械正在加速春播,播种机械有序作业。

  杨小兵的身上充满了污渍。

  但他却一边指挥农机手,一边告诉来访的XH社记者。

  “我们种的品种是国产品种天麦1号,预计每亩亩产量能达到450公斤左右,综合种植补贴、订单销售、麦后复种等收益,每亩地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没问题。”

  记者满意的点了点头,摄像机也转而拍向农业机械。

  10多台平地机、播种机往来穿梭,依次完成土地平整、播种等作业,播种进度很快。

  记者李云平不由感慨:“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啊!”

  新民镇的副书记刘军跟在一旁,双手交叉放在身前,微笑着说道:

  “当初县里组织搞农田大会战,仅这个村子日出劳力就达到了3000人,清淤、修渠、整地,一直忙活了一两个月才算是有了雏形。”

  “原来镇上近10万亩的中低产田,经过近两年的改造,如今都变成了高产田。”

  李云平好奇的问:“老百姓增收了多少,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吗?”

  “200元有吗?”

  刘军的思绪顿时就拉回了一年半前。

  那时他也是和杨小兵一起,现在在村里神气无比的杨小兵,彼时还只是一个颤巍巍的农户。

  但有个年轻人却在不断的给他打气。

  刘军当时也预测了增收收入,100~200元/亩,就是他预测的中低产田增收数据。

  当时就遭到了郭阳的反对。

  每亩至少增收500元是嘉禾的底气。

  但事实上却远超这个数据。

  刘军笑着面对镜头,“现在最低的每亩增收都接近上千元。”

  “今年,全镇计划种植小麦3.2万亩,玉米14.7万亩,在增收和粮补政策的鼓励下,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很高。”

  “抢抓农时种植小麦、玉米,确保按计划完成种粮任务,力争粮食产量继续高位争产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。”

  距离这里不远的一场展田间播种示范会上,天禾种业的销售场景依然热闹。

  天玉1号作为名牌种子,用种季真正来临之时,种子的销售工作早已提前结束。

  不过嘉禾雪花面粉热销,让天麦1号品种今年也受到了市场的热捧。

  尤其是在五原。

  播种会现场人山人海,摩肩接踵,到场的农民兴致勃勃,学习播种要点的同时,也不忘了下单买种子。

  在这情绪激动的现场,却有两个人冷静得格格不入。

  瞿阳和其一手力荐提拔上来的销售副总程力明。

  与瞿阳又浅又稀疏的发型相比,程力明就要显得年轻多了,行事也更为的儒雅。

  程力明说道:“天麦1号今年的订单价格依然在1.2元/斤,小麦的亩收益达到1080元,比普通玉米的收益高。

  很多往年没种今年想改种天玉1号的农户,前期没有买到种子,现在技服人员都在趁机推广天麦1号。”

  瞿阳笑道:“东方亮了西方也亮,这还真是意外惊喜啊。”

  “哈哈哈…这下今年的玉米种子销售更难了。”

  今年的玉米种子结构性过剩,最好的种子天玉1号已经结束销售,占据了最肥美的市场。

  剩下的又分成几个梯队,竞争剩下的存量市场。

  登海-先锋的先玉335在放任套牌,让正在艰难打假的郑单958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

  套牌种子成本低、卖价就低。

  面对大量低价种子的竞争,德农的经销商扛不住了,纷纷降价销售,‘增量不增利’的现象很普遍。

  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。

  原以为和天禾没什么关系,只需要看戏就行了,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天麦1号。

  这时候播种的都是春小麦。

 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,因为冬季太冷,不能播种,所以在开春后才种,称为春小麦;

  主产省区有黑省、疆省、陇省和蒙省。

  这几年全国春小麦的播种面积在3000万亩左右,因为效益比不过玉米、棉花等作物,种植面积一直是在逐年减少的。

  这时候突然蹦出来个天麦1号。

  让所有玉米种子企业措手不及。

  瞿阳一想到天麦1号和玉米争夺种子市场,就感觉十分舒爽。

  同时也会改变农户原有的用种习惯。

  和玉米的高商品率不同,小麦是可以自留种的,农民也有自留种的习惯。

  而且许多省份对小麦种子有政府指导价,所以小麦种子价格空间有限。

  天麦1号顶着上限,定价也才2.5元/斤。

  每亩用种量26~28斤,种子成本65~70元,农民简单的一算,性价比不比天玉1号差多少。

  具备春小麦种植条件的区域,没买到天玉1号种子的农户于是纷纷改种天麦1号。

  原本竞争激烈的玉米种子就更加惨了。

  程力明也感觉今年的销售工作特别好做,农户闻着味儿就来了。

  这就是天禾的品牌价值了。

  只要在广大种植户那里打响了名气,接下来的推广工作就容易多了。

  不过也存在隐患没有解决。

  程力明说道:“玉米种子的套牌情况不容乐观,卫关前两天说很多地方又有冒头的趋向。”

  “天玉1号的利润太过丰厚了,永远不会缺少铤而走险的人。”

  瞿阳说:“这些人可能想着夏播季节的时候,天禾可能会放松打假的警惕心。”

  “老板的意思是?”

  “将打假进行到底。”

  “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,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。”

  “老板会想办法的。”

  瞿阳笑道:“相信老板,嘉禾的后台很硬。”

  程力明讶然,关于老板和嘉禾的后台是谁,其实不少人私下里都有过议论。

  但老板是农家小子出身,教育背景也就是个潜在院士的学生。

  嘉禾的股权也比较简单,已知的就那么几个子公司交叉持股,以及农发、国开投、国粮三个股东。

  瞿阳看他疑惑的神情,也没有多说。

  他和老板沟通过,老板打假的决心从来就没有动摇,只是现在卫关的打假队还在收集证据。

  瞿阳问:“天豆1号的情况呢?”

  和九三粮油合作搞的10万亩有机大豆,这一季还没到绿肥还田的季节。

  但除了这10万亩外,还有接近20万亩的种子。

  程力明笑了笑,“也快卖完了,能在0.5%以上含盐量的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可是稀罕物。”

  “天豆1号种子可比苜禾1号便宜多了,5元/斤,价格相差100倍。”

  “那也比均价高一倍了。”

  大豆是单产水平较低、土地产出率低和比较效益低的作物,

  加之目前大豆价格低,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,甚至连黑省很多农户都不再种植大豆。

  国外进口大豆的压迫,让瞿阳想起老板说的话。

  “大豆定价不用斤斤计较,以迅速扩大推广面积为第一目的。”

  天禾也确实是这么做的,以天豆1号的耐盐碱特性和产量,5元/斤的价格确实很低了。

  然而除了在盐碱地上,天豆1号在普通土地上,每亩七八百元的效益还是比不过玉米。

  国产大豆的颓势只能依靠盐碱地来逆转。

  ……

  “老板,现在有啥好玉米种?”

  东北的一个种子市场,农民打扮的卫关跟随几个农民一同走进了一家种子销售门店。

  并把目光锁定在一款名为‘天玉1号的’玉米种子上。

  老板见几人被吸引了,上前将卫关等人引到了旁边另一款名为‘东单1311’的玉米种面前。

  卫关装作略有疑虑,“这是?”

  老板极力的推销着,“这是今年刚上的新玉米品种,抗病抗倒伏又高产。”

  卫关问:“咋种的?”

  “和天玉1号一样,同样是耐密高产品种,栽培要点也大差不差的。”

  相较于天玉1号,东单1311要便宜不少,每斤只需12元。

  卫关拍板道:“行,就这个东单1311吧,来400斤。”

  这只是卫关这段时间在种子市场里的一个普通场景,东单1311这个从未听过的新品种突然就在东北地区推广起来了。

  他查遍了国审和东三省省审玉米品种,查无此人。

  他想到了一个词。

  未审先推!

  加上此前收集的一些证据,卫关攥紧了手心,这次应该也能打掉不少大老虎吧。

  奉天,东亚种业。

  首席育种师朱宏满脸怒意的冲进了办公室,徐福春抬头讶然的问道:“怎么了,老朱?”

  “东单1311怎么就开始销售了?”

  朱宏的不满明显流露在了脸上,当他知道这一消息时,整个人都头皮发麻。

 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本意。

  徐福春站了起来,走到朱宏的身边,想用手去拍朱宏的肩膀,却被朱宏撤步躲开了。

  徐福春无所谓的笑了笑,“省里都已经搞定了,现在市场上刚好又缺少优质的种子,农户能多收点粮食,我们也能多赚点钱,不刚好合适啊。”

  朱宏用手颤巍巍的指着徐福春。

 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,只是几年的时间,曾经视为己出的战友如今会是这副模样。

  朱宏低沉的说道:“未审先推,这是犯法啊!”

  “犯的哪门子法?”

  “种子法!”

  徐福春挑了挑眉,毫不在意的说:“按种子法规定,未审先推,由县级及以上农业部门处置,这还有什么可担忧的。”

  “而且这怎么就算是犯法呢,即使公安部门来了,也会说这并没有对农户造成危害。”

  朱宏失笑着摇了摇头,悔不当初。

  他原本有着自己的育种理念,也培育出了东单90这样曾辉煌一时的品种。

  天玉1号带来的打击虽然大,但同时也为育种界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。

  靠着东亚种业多年来的种质资源积累,他有信心在几年内培育出具有真正东单风格的耐密高产品种。

  可没想到最终走上了这条路。

  他叹道:“迟早会出事的。”

  ——

  九泉,郭阳的学习之旅被卫关的电话打断了。

  仔细的将卫关传回来的资料看完,郭阳思索了一阵,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各路育种家和受害者。

  如郑单958的育种家堵老,农大108,小麦品种西农979,向日葵品种SH303,中椒5号……

  随后又各自整理材料,述说品种审定的现状,相关条例的漏洞,以及建议。

  附件则是天禾等种业公司的打假案例,以及东亚种业等类似情况,套牌种子的危害,种业创新被极度压制。

  资料不断的汇集,当资料开始由毕强和导师翁立新汇总时。

  郭阳拨通了某个电话。

  一个他存了几年,却从未主动联系过的电话。

  在忐忑的等待声中,电话被接通了。

  “林部,你好,我是郭阳。”

  京城,林部脸上讶异的神色一闪而过,想起四年前见过的那个青年。

  开口就是二十万亩盐碱地!

  事实上,别人不仅做到了,还做得出乎意料的好。

  林部说:“我是,你说。”

  “林部,有关国内种业的一些情况,想向你当面汇报一下,能不能提前预约个时间?”

  沉默了半响,林部也在思考,这年轻人是话里有话啊!

  不过见一见也可以,毕竟大领导也和其有过交流。

  嘉禾不论是在盐碱地改良、沙漠治理,还是在种子和农机的发展上,都做出了辉煌的成绩。

  还时常以农业部批准和指点的项目自居,见见又何妨。

  “我后天在京城,可以抽出半个小时。”

  两天后,郭阳如愿的见到了林部。

  也没过多寒暄,郭阳将准备好的文件夹递了过去。

  开头的目录标题就吸引了林部的眼球。

  【论品种审定制度弊端,改革势在必行】--署名:堵信,西农,农科院玉米研究所……

  【种业FB上下贯通,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一年da点数亿】--署名某省种子站站长,天禾种业,三瑞农业。

  【案例和图片】

  【打假现场】

  【证据链】

  …

 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,办公室只有林部翻阅纸质文件的声音。

  郭阳观察得仔细,林部的表情看似没变化,但翻阅的速度是越来越快,这是被气到了。

  少顷,林部合上了文件夹,似笑非笑的说:“你还真是,不来则已,一来就给我整个大新闻。”

  “被逼得没有办法,只能找家长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